“应物味象——杨参军具象表现绘画研究展”在苏州美术馆开幕


       11月10日下午三点,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办,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承办,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浙江省油画家协会等协办的“应物味象——杨参军具象表现绘画研究展”在苏州美术馆盛大开幕。


       开幕式由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副主任杨文涛主持,来自北京、浙江、安徽、江苏等地的艺术界、新闻界的嘉宾们齐聚一堂,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红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徐青峰;淮北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文;江苏省油画学会主席陈世宁;安徽省油画学会主席巫俊;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主任、苏州美术馆馆长李红;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党支部书记兼副院长方利民;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孔国桥;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邬大勇;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陆庆龙;北京中国当代写意油画院执行副院长王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油画家王克举;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管朴学等共同庆祝展览开幕。



开幕式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红舟代表中国美术学院致词,并宣读了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的贺信。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红舟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徐青峰代表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江苏省油画学会主席陈世宁代表江苏省油画学会;淮北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欧阳林光代表淮北市市委宣传部分别致词。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徐青峰致辞



江苏省油画学会主席陈世宁致辞



淮北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欧阳林光致辞



       同时举行了作品捐赠仪式,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主任、苏州美术馆馆长李红向杨参军老师颁发了捐赠证书。



杨参军(右二)向苏州美术馆捐赠作品,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主任、苏州美术馆馆长李红(右一)向杨参军颁发捐赠证书



       之后,杨参军老师分享了自己具象表现绘画创作过程中的探索历程,并对为筹办此次展览通力协作的各个单位与相关媒体,以及前来参加开幕式的众嘉宾与朋友们表示感谢。



杨参军致辞



       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




存在的“秘密花园”


各位艺术界的同仁: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委托何红舟教授,代表中国美术学院,向“应物味象:杨参军具象表现绘画研究展”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


   
杨老师是中国美术界的名家,更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学术骨干;他长期担任绘画学院学科带头人、油画系专业负责人,对国美油画的创作和教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老师是我的前辈。就个人而言,对于杨老师最初的印象,是浙江美院那条安静的小街上喀喀作响的皮靴。那些年月里,参军老师跟其他几双皮靴一起,一路大步前行,一路高谈阔论,时不时发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后来我知道,那是一个行进中的绘画群体,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具象表现绘画”。


   
第二个印象是1990年代中期,在油画系具象表现实验班的教室里,永远有几位专业老师随堂写生的身影,杨参军老师是其中相当勤勉的一位。说起来,那真是“具表”的好时光。大家真诚而执着,老师们跟学生们读同样的书,争论同样的话题,描绘同样的事物。大家画的诚恳,读的认真,谈的严肃。


   
这个展览的副标题是“具象表现绘画研究展”,绘画如何研究?研究何以展示?到底是作为绘画的研究还是作为研究的绘画?新世纪以来国际艺术界讨论的“作为研究的艺术”(Art as Research),对三十年前那些“具表”的探索者们来说,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看与画、思与感、绘画与研究,都是同一件事,同归于视觉的体察与存在的澄明。具表是一种研究性的知行实践,更是“此在的素描”,她揭示出画家的眼与手之间的距离,那是绘画之“心眼”起作用的场所。具表建立了当代绘画的一些基本信念——回到视觉,面向事物本身,抹去重来,境域直观,感性的完满……,为1990年代的美术学院带来了一股知性的清风。


   2002
年,中国美院与中国现象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了一场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研讨会。会议进行了两天,我整理出一个“误解辞典”,比照了艺术家和哲学家们对同一些概念的不同理解。其实,对大多数艺术家来说,望文生义,恰恰是驱动创作直觉的一种合理的方式,因为归根结底,艺术是从感觉出发,诉诸身心的感应,诉诸工具与材料的操持。


   
我猜想,对杨参军老师来说,现象学之于“具表”最关键的作用,是深化了“写生”的意蕴。与传统学院派画家的对景写生不同,“具表”试图在画家和世界之间保持一种“非对象化”的关系;试图超越“主客”之间的对峙,进入到一种循环往复的视觉发现和对话之中。在“具表”的意识里,不存在孤立的、外在的“对象”,不存在客观的风景或景观,只有与观察者共在的自然、彼此应答纠缠着的世界,那是存在的“秘密花园”。


   
在这里,事物重新变得陌生起来,手法再次变得生疏起来;画家的感受力变得无限丰富,同时又渐趋精纯,绘画成为“此在的素描”,绘画的生成性(becoming)和存在学(being)意味随之展开……。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杨参军老师在绘画道路上已然走的很远。从他的近作中,我们看到从容精到的笔法、挥洒自如的作风,以及弥漫着书写性的油画语言。我猜想,与三十年前一样,他或许正在试图重新开启身心,重返视觉,再一次地、一次次地面向事物本身,用他的画笔,去探询那存在的秘密花园。


   
预祝展览成功!也祝愿杨参军老师在具象表现绘画的“林中路”上收获更多的精彩!


高世名(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 2014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
苏ICP备12000510号-1
开放时间
点击查看
中心地址
苏州人民路2075号
联系电话
0512-67280798
Responsive image
Responsiv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