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卷动着手中的衍纸卷笔,将一条条衍纸卷成圆,通过拼贴,组合一只萌萌的小熊,小熊的手中还牵着几个多彩的气球……“看,我自己做的!”一边把作品放入画框,一边就有孩子自豪地喊出声了。这是在8月5日上午,相城区香城花园社区活动室里的一幕,当天,“开门迎课——苏州美术馆公教进社区”活动在此举办,吸引了30位未成年人和他们的家长参与,这也是疫情以来,苏州美术馆举办的首场线下公共美育课程。
“开门迎课——苏州美术馆公教进社区(校园)”是苏州美术馆于去年推出的文化志愿公共教育活动,力求突破场馆和人数限制,让美育课程从馆内走向馆外,通过与学校、社区的合作,将苏州美术馆的优质资源分享、覆盖更多人群。2019年共举办12场,获得了合作学校和社区的普遍好评。
这个暑假,在做好疫情防护的基础上,针对未成年人特点,苏州美术馆开发了两场亲子课程:趣味衍纸小熊DIY制作和猫头鹰造型的避暑香包制作,分别于8月5日、12日在相城区香城花园社区开展,炎炎夏日里,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艺术的无穷乐趣。社区主任李雅君也十分认可活动效果:“美术馆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体验,社区居民都很欢迎,活动报名火热,现场制作中既有亲子间的合作与快乐,又能体现协调感与色彩美,志愿者老师也都很热情。”
“开门迎课”活动不仅收到了参与者的肯定,有多个社区慕名前来联系,同时,也成为苏州美术馆锻炼志愿者队伍的有效平台。上述的两个轻松有趣的课程就是苏州美术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共同开发的。两位热心的退休阿姨赵建萍、朱晓玲长期参与美术馆志愿服务,不但注重将各自专长融入公共教育活动,而且传、帮、带了许多学生志愿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准备课程,上月底,两位文化志愿者花了好几天时间,与来自苏州中学、第十中学和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志愿者们沟通、研究课程内容,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志愿者们虽然还不能像赵阿姨和朱阿姨那样技艺高超,但已经可以顺利当好活动助教。“我以前都没拿过针,这次不但自己亲手做成了个小猫头鹰香包,还能教会别的小朋友,真开心!”来自苏州中学的志愿者张子叶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下一步,苏州美术馆“开门迎课”活动将在内容策划和覆盖范围上下功夫,尝试开发适合社区老年居民和全职妈妈的新课程,同时积极与更多社区建立合作,不断拓展公共美育受益人群,把优质、新颖、有趣的艺术课程带到市民生活中。
8月5日“衍纸小熊DIY制作”课程现场
8月12日“避暑香包DIY制作“课程中,志愿者指导小朋友进行缝制